佛经传说:慈悲的龟王_佛经故事:鬼子母的传说

风水布局 发布者:陈原明

1、佛经传说:慈悲的龟王

佛教是一个提倡善行的宗教,希望世界都是和谐美好的,大家都是一心向善的,而在佛教的故事中有非常多慈悲的例子,就比如龟王,虽然深受痛苦,但是还能考虑到众人的感受,确实值得我们的敬佩,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慈悲的龟王。

从前,大海里住着一只乌龟王,它经常教育感化着海中的各类水族,因此,龟王的子孙及各类水中生物,都诚心向善。龟王以仁慈之心,做善良之事,怜悯各类生物,关心它们的喜、怒、哀、乐,就像慈母疼爱孩子一样,精心养育,关怀备至。它不辞辛劳地在大海里到处游动,使各类生物衣食充足,不致挨饿受冻,安详地生活着。

大海太大了,无边无际、深不可测,龟王四处巡游,每到一处,都使那里逢凶化吉,让众多生物少受苦寒贫穷之罪。

由于不断地劳动,龟王感到十分疲累,就爬到海边的岸上,在那里静卧着休息。一天天、一月月过去了,一连几个月,龟王都在那里睡着。风吹日晒,尘土掩埋,龟王的背脊,干裂坚硬,就像陆地上一块高高的、干燥的小土岗。

有一天,一群赶着牛车、马车的商人,从远方经过这里,一看这土岗又高又平,正是休息的好地方,于是将车子赶上去,让牛、马卸了套,拴在车边喂草。

商人们开始劈柴生火,取锅做饭。

车马货物都在龟王的背脊上,人们又点火烧炙着龟王的背,龟王又累又疼。它想赶快到海中去,又怕伤害了这些商人;想强行忍耐,却又疼痛难忍,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到海边浅水里,让水自然地浸湿自己的身体,这样既可除去火毒,又不会伤害众商人。于是,龟王轻轻地向浅水爬去。

众商人一开始没有发觉,后来见周围突然都是海水,以为是海水涨潮了,哭天喊地地呼叫起来:“天地日月!过往神灵!愿众神保佑我们,愿你们用无边的法力,拯救我们!”

龟王听了,心中更觉可怜他们,就对众商人说:“各位不要恐慌,不要害怕!你们将东西都放在我龟王的背上,又烧火、又做饭的,我实在疼痛难忍,所以慢慢爬到浅水里来,让水浸湿我的躯体,减轻疼痛。你们放心吧!我绝不会伤害诸位的。”众商人一听,既放心又吃惊,心中都不再害怕了,庆幸遇到如此慈悲的龟王,有了活命的希望。众商人一起念诵:“南无阿弥陀佛!龟王大慈大悲!”龟王驮负着众商人,游回岸边,众商人脱离险境,都非常高兴,对着龟王礼拜,同声赞叹龟王的功德。

2、佛经故事:鬼子母的传说

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佛家在这方面也是一样的,毕竟做人要有同理心,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去伤害他人,以故事来感化民众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手段,你有没有听说过鬼子母的故事?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

鬼子母是老鬼神王般阇迦的妻子。

她有一万个儿子,个个都身强体壮,力大无比,最小的儿子名叫嫔伽罗,聪明活泼,鬼子母最喜爱他。

这个鬼子母性情凶残,脾气狠暴,最喜欢的食物就是小孩子,所以她常到人间抓小孩子,活生生地当食物吃。

四面八方的人们,实在受不了这种痛苦,纷纷向佛求救。

佛听说这种情况后,就把嫔伽罗抓来,扣在要饭用的钵下。

鬼子母发现心爱的小儿子不见了,非常着急。她上天入地,到处寻找,整整找了七天。在这七天当中,她饭不吃、茶不思、觉不睡,成天哭哭啼啼,发了疯似地四处乱窜,却连孩子的影子也没发现。后来,听人说:“佛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便来到佛居住的地方,向佛打听自己的小儿子到底在什么地方。

佛对焦急万分的鬼子母说:“你有一万个儿子,才丢了一个,你就这样伤心难过,四处寻找;那人间百姓有的有两三个儿子,有的只有独子,却被你吃了。你想想人家的心情,是不是比你更痛苦十倍?”

鬼子母惭愧地说:“我错了!只要这次老天爷让我找到嫔伽罗,我再也不吃别人的孩子了。”

佛就抓起钵,把嫔伽罗还给鬼子母。

鬼子母经过这番变故,果然改邪归正,再也不伤害儿童了。

3、佛教经典佛经都有哪些,主要的佛经有哪些

佛教,世界三大教之一,历史渊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累积了许许多多的佛经,在以前佛经都是口头相传,由佛陀向弟子口头传承。佛陀圆寂后由弟子继续传承。后来慢慢开始篆刻成书,那么在如今存有佛经大全中的佛经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观赏一下吧。

佛教经典:统称。藏经,俗称。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其内容博大精深,除佛教教义外,也包含了政治、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习俗等方面的论述,是人类历史上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重要经典:

《金刚经》、《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藏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佛说阿弥陀佛经》等等。经常念经能使众生心情舒畅,减少妄想。静下心来听经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抄经文,印经书,等都可以积无量功德。

主要经典

三大经

《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

三大咒和十小咒

佛门主要以三大咒和十小咒为主。

三大咒:《楞严咒》、《大悲咒》、《尊胜咒》

十小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咒》、《大吉祥天女咒》。

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佛门中常修持的有十小咒,三大咒。其中三大咒为:楞严咒、大悲咒、尊胜咒,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诵持之后,功德无量,楞严咒译做一切事究竟坚固。

多年来,我们能看到,以及观察到其他有诵持楞严咒的修学者,其功效和公德无穷无尽,得益多多,主要表现在诵持之后,所求的事,都能或快或慢得到如愿以尝,最好的是,只要不断诵持楞严咒,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平稳度过很多曲折,使能顺利,而后得到福报。

修行的人非常简单,只求身体健康,各方面都比较顺利,而诵持楞严咒,正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祝愿诵持楞严咒的所有的人,和有缘听到楞严咒的人,身心安乐,离诸障难,一切所求,都能如愿,吉祥如意。

十小咒、大悲咒、楞严咒,是祖师做为早课的内容,其意义重大。楞严咒能够得福,之后能够坚固。大悲咒能够远离苦难,得到快乐。而十小咒能够度过各种曲直,得到各种福报,心尝妙果。

长期的诵持之中,感受心旷神怡,体味到咒力带来的清凉,心生欢喜,愿诵持和听到楞严、大悲、十小咒的人,身心柔软,但愿能够发开富贵,心想事成。

四阿含经

《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

方等多部

佛广说方等大乘经典,如《维摩诘所说经》、《圆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宝积经》、《大集经》、《楞伽经》、《药师经》、《地藏经》等等多部。

十大般若

《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

涅槃

《涅槃经》

【结束语】佛经中常有万般真理,等待的只是你去发现,佛经中有一句话我蛮喜欢的说的是: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4、修行人必备的心理:慈悲喜舍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宗教,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义,这里边包括了信仰之后的一些禁忌和规范一些所作所为,所以说一旦有了信仰之后,必然要做好放弃一些什么的心理准备,就如同佛教禅修过程中必备的心理都有什么?

慈悲喜舍,是《阿含经》到大乘诸经中反复倡导的精神。慈、悲、喜、舍的无限扩大、无限深化,称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无量心”,或称“四梵住”(四种清净无染的心)。

在六祖《坛经》中有:“慈悲既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两位大菩萨。极乐世界又称净土。《坛经》中说: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慈悲、喜舍的含义就是内心清净。慈悲喜舍:是《阿含经》到大乘诸经中反复倡导的精神。慈、悲、喜、舍的无限扩大、无限深化,称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无量心”,或称“四梵住”(四种清净无染的心)。

希望一切众生幸福快乐。主动去关爱或怜悯所有的人乃至一切生物,使他们获得快乐。即使与我们完全无缘的人也不例外。佛门有偈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发自内心的情怀,与世间的爱不同,完全超越世间的一切烦恼。

在实际生活,我热心帮助别人,是有限的,但这种正能量是无限,让正能量传递每个人,这个世间是最和睦的,让我们人人献出一点一点爱,让世间变成美好的人间。

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佛教中经常讲到的慈悲喜舍的意思是与乐、拔苦、随喜、平等。又叫“四无量心”,是菩萨及修行人应该具备的四种心,是一种广大的利他的心愿。具体分别解释如下:

1、慈:慈者爱念,即能给予众生快乐之心,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利益对方,名慈无量心;

2、悲:悲名愍伤,即能拔除众生苦难之心,菩萨愍念一切众生受种种苦,常怀悲心,拯救济拔,令其得脱,名悲无量心;

3、喜:喜者欢喜,菩萨庆他众生离苦得乐,其心悦豫,欣庆无量,名喜无量心;

4、舍:舍者舍离一切分别,菩萨于所有众生无爱憎之心,名之为舍。抛开一切怨亲差别之相,无量平等利益一切众生,名舍无量心。

【结束语】慈悲喜舍又名“四无量心”,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是一个渺小的存在,但是团结起来,有一颗正直的心就是在修行路上跨出了一大步。

5、佛经传说:如是善缘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经典名著,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是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实学习就是让自己明理,掌握技能,提高自己的素养,而佛教的哲学可以说博大精深的,你有没有听说过如是善缘的故事呢?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

从前有一对好友,两人都常常一块出外做生意,一个是卖丝棉的,一个是卖黄金的。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乡村,村里有人欲买黄金,可是不知道这黄金是真或是假。俗说:‘真金不怕火试’,买金的人就要求用火来试一试才肯买。于是马上架起木柴,燃上火,把金块放在火焰里烧,欲溶解金子以木柴的火力须一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