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春节习俗知多少_门巴族的形成,门巴族的起源

风水布局 发布者:何同华

1、门巴族春节习俗知多少

门巴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其人口主要分布在西藏山南南部地区的四个门巴乡。门巴族人的新年“藏历年”,节期与汉族的春节相差不远,同样被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门巴族过藏历年春节有哪些习俗。

墨脱门巴族以十二月为岁首。从藏历11月开始,人们就做过年的准备。大年初一早上鸡鸣第一遍时,全家人就起床,穿新衣,互致问候祝福,每人喝一碗用酥油、奶酪、“邦羌”和鸡蛋煮制的饮料。

从大年初二开始,门巴族以村寨为单位,全村人集中一起,轮流去各家聚餐。在此期间,人们除载歌载舞欢度佳节以外,还要举行射箭、抱石、跳高、拔河等体育竞技和游戏活动。

门隅门巴族过新年,是以藏历元月初一至十五日为节庆日子。新年前夕,家家户户大扫除,用面粉调成糊状,在门、墙和椽条上面涂各种吉祥图案。到了除夕之夜,各家均要喝一种用面团、肉块等9种食物煮的粥,以示生活富足。许多人家还准备一个叫“切玛”的五谷斗,内装炒青稞、糌粑面等物,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大年初一清晨,各家主妇争相早起,抢先到平常汲水的地方背回第一桶水,因为人们认为新年最早背回的水是雪山顶上狮子流下来的奶汁,象征财富,谁背到第一桶水最吉利。

大年初一当天,各家欢聚,不走亲串户,而从大年初二开始,人们就走村串户,探亲访友,相互道喜。到别人家串门时,妇女必须走在前面先进屋,切忌男子先串门进屋。门巴人认为,新年时来客是妇女,预示着家中猪牛会多生母畜,是六畜兴旺的好兆头。

节日期间,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还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游艺活动,其中有一个受欢迎的大型活动,就是门巴戏的演出。门巴族各村寨都有业余戏班,届时一般上演门巴族传统剧目《阿拉卡教父子》和《卓娃桑姆》等,全村不分男女老幼都去观看,甚为热闹。

藏历十五日,是门巴族过年的最后一天,全村男女在这一天集体聚会,共同分享各家准备的美味食品。家家房顶上竖立旗杆,悬挂经幡,祭天祈福。

2、门巴族的形成,门巴族的起源

中国从一个小小的原始部落不断的扩张成一个物资丰富的庞大帝国,而在这片华夏大地上仍然存在着犹如部落一样的民族。这些民族都分散在中国的大地图中,没个民族都是从小发展到大,那么,你知道门巴族的形成和起源吗?下面的门巴族文化为你解答。

门巴族居住的地方均属西藏边陲地区。十七世纪,门巴族社会已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成为西藏地方政府统治下的全西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是门巴族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式。门巴族地区的土地、森林和草场等生产资料皆属西藏地方政府所占有。西藏地方政府向门巴族地区派遣官吏,设置行政机构,向寺院和世俗贵族封赠土地和农奴,形成了官家,寺院和贵族三大领主对门巴族地区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和对门巴族农奴人身的不完全占有关系。

以门隅地区为例,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藏地方政府就授予错那宗政府对门隅的管辖权,门隅北部的勒布4错,离宗政府最接近,成为政府官员统治和管理最为严密的地区。以宗政府为首的三大领主把占有的土地分割成若干块份地,分给有劳动力的门巴族农奴耕种,同时向门巴农奴收取以实物和徭役为主的地租。在门巴族社会中,封建农奴主是利用原始村社组织形式来推行封建农奴制的,封建农奴制与门巴族的原始村社结合形成了一种复合社会形成形态。

由于人们在土地所有制关系中的处的地位不同,在门巴族社会里,存在着农奴主和农奴两种人。农奴主多数是藏族,农奴几科全部是门巴族,农奴主包括宗本、“粗巴”、上层喇嘛和世俗贵族,他们人数极少,但权力很大,掌握着社会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具有多种的封建特权,是门巴族社会的统治者。

同广大藏族农奴一样,门巴族农奴按其经济地位高低划分,可分为“差巴”、“堆穷”、约布”等三个等极。“差巴”在墨脱地区,意为交纳租税的人。他们在农奴中占很大比便例,按规矩领种领主的份地。为领主支应繁重的乌拉差役,还要向领主缴酥油、木材、染料、木炭等实物和藏币。“堆穷”,人数比“差巴”少。地位低于差巴,租种大差巴的小片土地,或作帮工、干杂活,从事副业、手工为生产。“约布”,即家庭佣人,人数很少,只存在于墨脱地区。他们无独立经济,多是单身一人在主人家干活,依附于主人。

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牧业。直到民主改革前,农业耕作方式还停留在刀耕火种和锄耕、木犁犁耕阶段。生产工具是铁木器并用,以木制工具为主。木犁是农业的主要农具,形状因地而异。门巴族对农田的管理是粗放的。农作物的种耕锄草一般进行一到两次,作物大多任其生长。无水利灌溉设施,施肥也较少,因为土地肥力恢复较慢,加上虫灾、兽害、水灾侵害,农用物产量一般都很低。

牧业和采集野生植物是弥补粮食不足的重要手段。放牧和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牦牛、犏牛和黄牛,马和羊的数量较少,牦牛、犏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牲畜,给门巴族提供牛奶、酥油、奶渣、肉食、牛毛用于纺织、牛与外民族进行交换的物资,而公犏牛和公牦牛则是承担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

狩猎活动一年四季都在进行。男子出门多随身携带弓箭长刀。门巴人利用弓箭、弓和下绳套等方法捕获野兽。获得的兽皮、兽角、兽骨是与外民族进行交换和向领主交纳的实物。兽肉将割成肉条烤干,分给参加的狩猎者和同村的好友亲邻。

门巴族世世代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民族。手工业门类仅是农业生产的副业,与相邻民族虽已发生了交换贸易关系,但自给自足的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农奴制度国一直是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使门巴族落后的生产水平年复一年地在原有基础上重复,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直到民主改革结束了封建农奴制度,社会生产才得到了解放。

3、门巴族婚礼习俗,有哪些独特的

在门巴族中,男女的恋爱婚姻比较自由,门当户对的阶级色彩不明显。门巴族的婚礼习俗较为复杂,基本仪式都沿袭古时的民情民习。那么,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到门巴族文化中了解关于他们的婚礼习俗吧。

门巴族青年男女恋爱婚姻比较自由,男女青年在劳动、社交中相爱后,便通过朋友转告各自的父母。一般都是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婚事说成后,由男方酬谢媒人。媒人去说亲时,需带上一壶酒,一条哈达到女方家送给姑娘的父亲。经媒人说合后,双方父母再请两位证人,定一份“订婚书”,表示不能随意解除婚约。

订亲时,有的地方由男方父母亲自带上一桶酒、若干哈达到女方家去,到后,首先献哈达,然后一边喝酒,一边提出要求。对方若同意,姑娘也愿意,便可得到明确而满意的答复;若是不同意,不是直言谢绝,就是借故托辞。

订婚到结婚的中间距离离至少是三个月,一般是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结婚前男方要向女方送几次礼,婚期由喇嘛择定。

当婚期确定后,男家便酿酒做饼,杀猪宰牛,紧张地做婚礼的各种准备;结婚之日,男家早早就派出迎亲人,能说会道的“噶尔东”(媒人),迎接新娘的“巴萨”(意为伴郎,由一未婚男青年充任)和“朗朗”(伴娘,由一同新娘年龄相当的女青年充当),还有2名男家的亲戚,他俩一人迎请新娘的舅舅,一人迎请女方的其他客人。

4、门巴族神秘的习俗文化:门巴人下毒

门巴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经过多年的历史沉淀和不断传承,当地的习俗变得更加的丰富。而在门巴族有一个很神秘的习俗那就是下毒。而下毒在门巴族并不是人人都会的。想知道更多关于门巴族人下毒的内容吗?下面的门巴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门巴人下毒的习俗也不是全部的族人都会,它仅限与女性,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会,它仅限于有某种信仰的女性,但是她们不是对所有外来人都下毒,仅限于一个一定的时间段内才会下毒。门巴人下毒也就是门巴族妇女所下的毒一般都是慢性毒药,被下毒者当时没有感觉,往往在一周或是更长时间之后才会发现,据说有的下毒者对死亡的时间都能确定,没有差错。

也有说,门巴人下毒的习俗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是门巴族人用来自保的方式。门巴族人历来被人歧视,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从西藏西部地区等地来到被雪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的墨脱,由为部落之间的战争很多,为了驱除敌人,下毒成为他们的一种自保手段。

传说,被门巴族妇女下毒的人的智慧、美貌和健康等会转移到门巴族妇女身上,那门巴族妇女下毒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1.夺福。下毒的目的是为了把别人的福气、运气转到自己身上来。她们下毒的对象一般是那些有权势、有地位、有钱财或长得漂亮的人。他们认为,不仅人是有灵魂的,而且宇宙中万物都是有灵魂的,万物之灵互相关联,又可以相互转化。可以推测,为夺福而下毒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她们既有耐心又有韧性,他们一旦认准一个人,不管等多长时间都可以,无论冒多大风险也务必达到目的。

据门巴族老人讲,以前工布江达县的雪卡村曾处死过一名老妇人,原因是她毒死了当地的宗本(地方行政长官)。尽管这位宗本十分谨慎小心,但在他任期三年后临走的欢送会上,喝了老妇人敬的毒酒而身亡。她等了三年的时间才得手,然而她最终得到的不是福气,而是死亡。

2.迷信。相传,有些下毒者自称是宁玛派教徒,他们信奉一位毒神。实际上宁玛教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神灵。这说明下毒者也希望找到一种宗教上的载体。这类“教徒”有自己的经书,他们每天都要算卦,占卜吉凶。若今日来人吉,哪怕是仇人也可以幸免于难,若今天来人凶,哪怕是亲朋好友也在劫难逃。

在错高乡,曾发生这样一件怪事,一位下毒者盲目听信卦书,竟把自己在外地读书刚回家休假的女儿毒死了。其愚昧、麻木、狂热到了什么地步。有时他们为了不失信于毒神,也给自己家的牲畜下毒。这类下毒者,他们一般在自家门上或经幡上有所标志(门前画有黑蜘蛛),只不过外人是看不懂的,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味道。

3.谋财害命。在很久以前,林芝地区是发配犯人的地方,环境十分艰苦,然而这里又是经商和朝圣的要道,于是有些人为了生存下去,就干起谋财害命的勾当。这种下毒者一般有解药,他们以谋财为主要目的,不一定要置人于死地。西藏和平解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已经消声匿迹了。

门巴族下毒的习俗的出现不管是为了什么,如果非要说出原因,估计是很难说清楚。可能是门巴族族人自保的方式,也可能是门巴族妇女保护自己的方式。现在,门巴族下毒的习俗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传说,成为了门巴族文化中的已经消失的文化,是当地人开发旅游的一种噱头。

5、门巴族的食俗文化,你知多少?

饮食是民之根本,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门巴族的人民通过自身的智慧创造出许多的文化,这些文化也经过多年的传承和改善变得更加的有价值。那么,对于门巴族的食俗文化你了解多少呢?想知道更多内容就关注门巴族文化吧。

门巴族人的烹饪方法简单,饮食清淡,主菜通常都是汤菜,汤汤水水,和单调的米饭相配,食用方便可口,颇受人们青睐。门巴族的食俗文化是在长期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相互融合形成的,从而构成了独特的门巴族饮食文化。

门巴族的日常食俗

门巴族日食三餐,有些地区主食糌粑。门达旺地区、错那县、墨脱县等地以鸡爪谷加工成食品作为主食。加工方法是:将鸡爪谷经脱粒、晒干,磨成细粉,放入烧开的水中稍煮,然后用搅拌器(形如船桨的木棒)反复搅拌成面团,熟后即可食用。门巴族还喜用荞麦面在薄石板上烤烙荞麦饼。大米的吃法与汉族相同,玉米和鸡爪谷则用来做成糊粥食用。

肉类以牦牛、黄牛肉居多,也食猪肉和羊肉及猎获的野生动;食用方法习惯炖或制成肉干。过去有些地区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品种有南瓜、黄瓜、白菜、西红柿、洋白菜、辣椒、韭菜等。门巴族善用鸡爪谷、玉米、高梁等粮食酿酒。所有餐具大都是木制,门巴族食工制作的木碗,已成为传统的手工艺品。

门巴族的节庆食俗

门巴族好客,凡有客至,全家人携酒到村口为客人洗尘,并做好米饭、炖肉款待。宴请客人时,主妇要站立一旁,为客人斟酒,并保证客人的酒杯总是满的。如客人酒醉主人会很高兴,认为自己的真诚为客人所接受。客人离别时主家要执酒送到村外。门巴族婚礼挠有风趣,婚礼前,新郎一方要带几竹筒酒上路迎亲,新娘途中要喝三次酒。

新娘进屋后,新郎家要摆酒肉和油饼款待客人,届时新娘的舅舅要故意刁难新郎家,以考验男的方诚意。新郎家要献哈达、陪话,不断增加酒肉,直到舅舅满意后,才能开怀畅饮。婚宴上,新郎、新娘要轮流给客人敬酒,客人还要求新郎、新娘互敬对饮,并让他们当众比试谁喝得快,谁先喝完就喻示着今后谁当家。

门巴族的酒食俗

门巴族善饮酒,喜爱喝酒。大至婚丧嫁娶、宗教礼仪、小到亲朋好友相聚,谈天说地日常杂话都离不开酒。清晨一家人斟酒劝酌,边饮边谈家事,或是商仪一天的活计;入夜,一家人又要围坐在火塘边,或是请来邻里亲朋,欢聚同饮。如果贵客临门,热情的主人自然是取出甘甜的美酒待客。主妇用大铜瓢舀酒站在客人面前,但在给客人敬酒之前,主人要倒出少许酒在手心喝下,以示酒无毒,自己未尝酒之前一般不敬给客人。

客人喝一口,主人要立即斟满,不使碗中的酒减少,表示主人热情好客。给客人敬酒时,必须用右手敬酒,切忌用左手,只有给死者上供斟酒才用左手。还用清茶、酥油茶和清油茶也是门巴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

6、猜你喜欢: